2018年6月——香港

2018年6月10日,在课题组刘凯、陈超教授的带领下,我们奔赴香港参加计算机通讯领域顶级国际学术会议IEEE SECON 2018( The 15th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ensing, Communication and Networking)。

本次会议在香港理工大学举办,为期三天,从6月11日至6月13日。6月10日,在会议开始的前一天,我经深圳过关抵达香港,当天晚上,刘老师带领我与香港城市大学的两位博士段垚鑫师兄、聂文迪师姐(两位博士也曾在我们课题组学习过)进行了交流和讨论,两位博士讲述了现阶段自己的一些研究经历,让我收益颇多,同时也感到优秀学术成果来之不易,增加了我的科研动力。

6月11日上午,一系列精彩的workshop正式拉开了IEEE SECON 2018会议的帷幕。早上九点,我来到绿树掩映下香港理工大学,香港理工大学坐落于香港最为繁华的尖山咀附近,寸土寸金,故学校建筑修建得十分紧凑,学校空间虽然不大,但是规划得十分合理,建筑风格统一而精致,颇有一番名校风采。之后,我参加了MBMC workshop ,MBMC是一个关注生物医疗和分子通信的workshop,这些前沿的研究成果非常的震撼人心难,虽然现有的技术难以实现,却为将来的研究勾画了一副蓝图。

6月12日,IEEE SECON正会正式开始,在简短的开幕式之后,IEEE Fellow,杨媛媛教授开始了题为A vision towards Pervasive Edge Computing的主题演讲。通过本次演讲我了解了边缘计算领域最新的发展动态,以及杨媛媛教授所做的相关研究,启发颇多。接下来,是本次会议的四篇最佳论文候选的报告环节,四篇论文虽然来自不同领域,但其创新的思维和严谨的实验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当天下午,我们还参见了移动计算和物联网相关的session,听取了许多前沿的研究成果。

当天下午的Demo Session中,我们展示了Towards Scalable Indoor Localization with Particle Filter and WiFi Fingerprint 和An Online Trajectory Compression System Applied to Resource-Constrained GPS Devices in Vehicles两篇Demo paper中所介绍的室内定位和道路轨迹压缩技术相关的系统原型,引起了与会人员的广泛兴趣,并收到了中肯的意见与建议。

6月13日,是大会的最后一日,密西根州立/清华大学刘云浩教授(ACM Fellow, IEEE Fellow)做了Internet of Everything for the New Industrial Revolution的主题演讲, 在本次演讲中,刘教授分享了他之前的一些物联网项目的经历, 并且阐述了他最新的无限感知领域最新的成果,对于我们室内定位方向的同学来说,意义重大。在当天下午,还有一系列的车联网与无限感知方面的报告,也使我们获益匪浅。

在开会之余,我也抽出一点时间在香港游玩了一番,领略了国际大都市的繁华与多元,欣赏了维多利亚港美丽的夜景,品尝了香港的美食与点心。十分幸运能够来香港参加这次SECON 2018, 在开拓学术视野,交流学术心得和体会的同时,也放松了心情,获益良多,简直不虚此行。